自1925年电视被发明以来,这个小机器走进了千家万户,成为民众休闲娱乐的必备品之一。人们观看节目的时候,相信也留意到左上角的台标,从央视到地方台,都有各自独具代表意义的台标。
比如大家最熟悉的CCTV标志,就是央视使用了多年的经典台标,旗下15个频道都是这个标志。除此之外,地方台比较出名的有湖南卫视的芒果台标、浙江卫视的“Z”字台标以及东方卫视的星星台标等等。据说,央视台标设计师其实是日本人,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?
一、央视台标发展史
现在大家看到CCTV就知道是央视,但这个标志是到90年代后才有的,最开始央视其实是没有台标的。1958年,国内有了黑白电视,当时央视还不叫中央电视台,而是暂时用北京电视台测试信号。那时候的北京电视台并没有设置台标,就是单纯播放电视节目。
到了1978年之后,央视需要全国转播,为了跟北京电视台区分开来,随即改名为中央电视台。当时采用了文字标记,“中央电视台”后面有个小破折号,跟着频道数字,用这种方式界定是哪个台。但是这种形式也不算正式台标,央视真正意义上有台标,要到1992以后了。
1991年12月,央视正式采用张德生设计的蝴蝶标,作为当时频道的台标。两个环状彩带交至在一起,看上去就像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,中间镶嵌着TV二字。这就是央视最早期的正式台标。设计者张德生不仅是央视职工,还是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一级设计师。
不过到了1998年,央视为了庆祝40周年,将台标进行了一定修改,这一举动惹怒了张德生。他认为央视在使用自己作品时,并没有支付版权费,现在还擅自修改。但央视则认为,当时张德生属于央视职工,设计台标是单位内部交付的工作,不需要支付版权费。两方相持不下,最后法院判决央视胜诉。
二、设计师是日本人
因为彼时全世界都采用英文缩写台标,这样简洁大方又好看。为了与国际接轨,再加上官司事件,进一步加速了央视更改台标的脚步。在胜诉第二年,央视就向全球发起新台标征集。最后,日本长谷川章所提供的以“China Central Television”为全称,缩写为CCTV的设计,得到了央视肯定,并在9个领导人都同意情况下被选中。
长谷川章是日本比较知名的视觉设计艺术家,1947年出生在小松市。成年之后,他活跃在日本各大视觉领域,为各类电视节目做过广告设计,比如电视剧、体育、专题等等。据数据显示,长谷川章以超过4000部的作品,拿下了日本TVCM最优秀奖。
1995年之后,他又从无常观里发现了一种新的视觉效果,那就是D-K。这种数码挂轴,将各种静止图片投射在建筑上,并以不同速度进行切换,来达到缓慢动态的视觉效果。这种创作手法,也被使用在中国的豫园上。2005年,豫园华宝楼进行过两场D-K演出,古代建筑与现代数码相结合,呈现出美轮美奂的魔幻视觉效果。
2010年,长谷川章又带着这种形式来到了上海的世界博览会。当时的演出到场人数超过7000人次,成为该表演历史人数最多的一次。这也进一步加深了长谷川章在中国表演的决心,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在壮阔的万里长城上,融入D-K的视觉设计。
三、台标的影响
长谷川章为央视设计的双线式英文台标,不仅奠定了央视的对外形象,还对其他地方台台标的设计产生了影响。比如重庆电视台,当时紧跟着央视脚步,修改了自家台标,将双横线以及勺形设计融入,乍一看还以为是央视的某个衍生频道。
除了重庆电视台,内蒙电视台也有“借鉴”之意。利用NN两个字的缩写,形成了新台标“NNTV”。不过他们十分巧妙地将双横线改成了三横线,线条连接的方式也改成了更柔美的曲线。既能跟国际化图标接轨,又反映出内蒙当地拥有高山流水。
总结:
看了多年中央电视台,很多人都不知道,台标居然出自日本人之手。其实早年确实是由中国人设计,只是后来出现了一系列事件,再加上要与国际接轨,随即采用了更合适的日本设计。
2015年之后,央视其实又进行了一些调整,将台标字体改成当时流行的无衬线字体。只是这个版本的标志没有正式使用,只在内部进行宣传。你认为哪个阶段的台标最好看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