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|企业家记事 编辑|MAX
来源|蓝筹企业评论
华熙生物(688363.SH)2024年业绩报告中的一组数据引发行业地震,全年营收53.71亿元,同比下滑11.61%;净利润仅1.74亿元,断崖下跌70.59%。这已是连续第二年业绩滑坡——2023年公司营收60.76亿元,同比减少4.45%,净利润5.93亿元缩水38.97%。曾经市值超1500亿元的“玻尿酸龙头”,如今市值仅剩约250亿元,不足竞争对手巨子生物(市值约530亿港元)的一半。
核心业务溃败
功能性护肤品失速:占营收47.92%的支柱业务连续两年下滑超30%。第三方报告显示,2022年国内功能性护肤市场CR5达50.4%,薇诺娜以19.5%份额领先,华熙生物以9.92%位居第二。但到2024年,其市占率被胶原蛋白企业反超,主因为产品创新滞后与渠道管理混乱。
玻尿酸神话褪色:原料业务增速从2023年的15.22%大幅放缓。行业报告指出,玻尿酸原料价格五年间暴跌40.95%,从210元/克降至124元/克。医美机构主推产品中,玻尿酸已跌至价格链底端。
费用结构畸形:2023年销售费用率高达46%,研发投入仅4.46亿元(占比6.4%),被诟病“重营销轻创新”。2024年管理费激增32%,内部效率危机尽显。
赵燕誓言“刮骨疗毒”从高管清理开始
2025年3月3日,赵燕在内部讲话中抛出雷霆宣言:“所有贪腐人员无论职务高低,必须在3月31日前交代问题、提交辞呈,否则移交司法部门”“这个公司离了谁都可以,唯一离不开的是我这个创始人”。这场被媒体称为“反贪风暴”的行动,直指组织臃肿与利益输送问题。
随后原首席科学家郭学平退休,副总经理刘爱华等核心人员离职。
前夸迪品牌运营总监枝繁繁公开控诉“职场霸凌”,称离职后遭公司污名化。华熙生物声明反驳其“自称品牌主理人”不实,并指控其“侵犯知识产权、违规套取利益”。接近事件人士透露,枝繁繁实为“品牌总监”,其强绑定个人与品牌的行为在组织变革中被清理。
IBM咨询团队主导的48个变革项目虽旨在提升效率,但2024年管理费大增32%,短期加剧业绩压力。内部信直言:“对不认同变革文化者将依法解除劳动关系”。
与对手隔空互怼“胶原蛋白”
2025年5月,赵燕发起两线作战:对内接管品牌与传播中心及BM肌活、米蓓尔两大品牌,将“个人健康消费品事业部”更名为“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事业部”;对外炮轰竞争对手,掀起行业舆论战。
5月发文控诉唱衰言论。华熙生物发布《概念总在重演,科技永远向前》,指责华泰证券等券商唱衰玻尿酸、鼓吹重组胶原蛋白,暗指巨子生物操纵舆论。但公开资料显示,华泰证券2024年研报主要聚焦AI、半导体等领域,未发现针对性唱衰玻尿酸报告。
6月力挺“打假”博主。赵燕支持美妆博主郝宇(大嘴博士)质疑巨子生物“可复美胶原蛋白含量不足”,声明“汝求战,便得战!”。巨子生物随即反击,出示检测机构道歉函,称郝宇所用报告“未获授权、误导公众”。
天眼查显示,郝宇担任法人的上海柳页医创公司,由华熙生物参股的海南海熙基金(持股32.4%)与其共同投资,被质疑“利用资本关联操纵舆论”。
2024年巨子生物营收55.39亿元反超华熙,其重组胶原蛋白纯度达99.9%,且产能达全球动物胶原3倍。第三方预测,胶原蛋白市场2025-2030年CAGR达11.3%,远超玻尿酸的7.7%。
其胶原蛋白业务占比不足5%,虽布局合成生物学,但重组胶原蛋白产业化进度落后于巨子生物。研究报告显示,同类产品完成临床到注册需至2025年6月,华熙尚未披露时间表。
女王重出一线
从修冰箱赚取第一桶金,到海南地产的大爆发,再到2000年收购山东福瑞达转型玻尿酸,赵燕的商业嗅觉成就了全球最大玻尿酸企业(2021年占全球销量43%)。华东师范生物系的背景,为其押注生物科技埋下伏笔。
2025年亲自接管品牌部门,强调“重返业务前线”,被解读为对职业经理人失望。
市场上的研究者同时也指出,大多数CEO在作为高层领导者之前曾经是结果导向型的人,可一旦他们“达到”某个职位,其中的很多人就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保护他们的地位上,因为对于此时的他们来说,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个人得失。CEO是一个只有下没有上的职位,不难理解,一旦人们抵达了这个最高管理岗位,他们就会不惜一切地保护它。
对赵燕来说,过度依赖玻尿酸红利,未能及时布局胶原蛋白。在对手巨子生物2019年已突破高密度发酵技术,华熙生物2023年才加速研发,错失三年窗口期。现在,她计划以“合成生物学”作为赌注重新赢得领先。
华熙生物设立“前沿洞察科学内容研究中心”,聚焦糖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,2023年研发投入4.46亿元,推出9种合成生物学新品。
赵燕和她的团队必须面对的是,合成生物学面临DNA合成、规模化生产等技术瓶颈。行业报告指出,医疗应用需10年以上成熟周期,而华熙的PDRN等项目尚未形成营收支撑。
从成分崇拜到技术战争,功能性护肤品市场正向“皮肤科学”转型。赵燕对华熙的“刮骨疗毒”,是危机感驱动的背水一战。这位曾三次踩中风口的商人,正面临最严峻考验——2024年医疗终端业务增长58.95%证明B端优势仍在,但C端溃败需根本性变革。
行业分析师指出:”华熙的困境是路径依赖的代价。当巨子生物用重组胶原蛋白定义新标准时,赵燕的舆论战更像是迟到的防御。” 若合成生物学布局无法在2025-2026年兑现产业化,这个曾市值千亿的帝国,或将成为医美赛道迭代的注脚。
参考资料:
1.《CEO的5大诱惑:领导者应警惕的人性弱点》THINKTANK新智囊
2. 华熙生物发布2023、2024年财报
3.《2023-2029年中国玻尿酸市场现状与前景趋势分析报告》 中国市场调研网
4. 《合生万物,重塑未来》 第一财经
免责声明: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整理,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。
睿蓝财讯出品
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
来源:蓝筹企业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