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新能源正前方的第1139篇原创文章
文章开始前先剧透一个让人心动的消息 ——《所长会客厅》年度最炸 618 大促正在火热进行中!首次推出三个月使用时长的季度版,年度版更是买一年送半年,这样的超值优惠今年不会再有了!活动到6月19日截止,感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。
随着四月份一过去,各行各业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的业绩尘埃落定,就看光伏行业,过去的2024年和2025年的开头无疑是令人唏嘘的,那烈火浇油般的盛世仿佛还在昨日,今日却只剩不堪入目的业绩,关键谁也没办法真正确定过去的2024年是否是光伏行业的至暗时刻,2025年会不会更惨。
01
光伏最好的环节之一也遭遇烦恼
在光伏行业里,光伏设备是相对特殊的环节,由于营收后置,这两年相比其他环节,它的业绩明显要强很多,2023年其他环节的公司已经开始出现业绩颓势甚至明显下行时,去年才是很多光伏设备龙头的业绩巅峰。2024年,尤其2025年一季度,光伏其他环节的公司已经出现巨亏,光伏设备板块除了个别企业依然赚钱,甚至像捷佳伟创之类的还大赚特赚。
但光伏行业的凄风苦雨同样或多或少地体现在他们的2024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上,日益凸显的坏账和存货跌价导致的资产减值问题,越发成为光伏设备企业必须面对的难题,甚至很多光伏设备厂商去年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讨债。
跟坏账问题一样,订单也开始成为问题。过去一年,尤其是今年一季度,板块里所有企业的订单新增速度都赶不上消耗速度,结果就是合同负债数额一路下行。
对于光伏设备企业而言,订单是未来业绩的根本支撑,订单的减少意味着当下光鲜的业绩只是水中月镜中花,这其实也是虽然光伏设备企业业绩明显强于其他环节,但二级市场走势跟其他板块并无二致的原因。
这里其实有一个尴尬的问题,就像在月光下等待少年郎的怀春少女,怕他不来,又怕他乱来。对于光伏设备厂商同样如此,怕它缺订单,又怕它乱搞订单。订单从来不是问题,毕竟客户其实是不缺的,虽然现在光伏行业已经不复前几年那么光鲜亮丽,但还是有很多企业和地方政府想要进来抄底分一杯羹,只要光伏设备厂商不看企业资质,是个臭鱼烂虾就卖,就不愁订单,只是后面要面临讨债的难题。
现在最愁的是优质订单,设备卖出去交货了,能否实实在在地拿到钱。在谁也不确定这轮光伏周期何时结束之前,每个企业优先考虑的都是保住自己的现金流,让自己活得更久,尽可能地拖延账期,甚至干脆以各种理由拒绝付款。
当然了,还有确实没有能力付款的,那种才是最可怕的。
02
光伏产能过剩 设备厂商难辞其咎
新能源正前方一直都很喜欢光伏设备环节,就商业模式而言,它可以说是光伏行业里最好的环节之一了,相比其他环节堪称“轻资产模式”,周期性相对弱。
由于率先受益于光伏行业的扩产以及营收后置的特点,理论上,光伏设备板块在出现业绩压力之前又能迎来全新一轮的扩产周期,很好地平滑业绩曲线,可惜的是,过去几年的光伏周期实在太恐怖,需求多重叠加加上资本市场的助力,主材环节迎来了历史性扩产,导致周期顶部被无限拔高,随之而来的就是惨烈的雪崩,以及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底的底部。
光伏设备板块不断凸显的业绩和订单压力,再一次提醒了我们“覆巢之下无完”,没有人可以真正独立于行业大势,维护行业的良性运行人人有责。
正是因为如此,回过头看,其实光伏设备厂商也别觉得自己是冤大头,觉得就是主材环节的贪婪扩产才导致了光伏行业今日之压力,把自己也拖下水了。光伏设备厂商们也真应该反思反思,此前自己是不是也过于贪婪了,在获取订单的时候是不是有考虑客户的资质?
前几年光伏盛世的时候,多少资本拼了命要往光伏行业挤,就不说光伏产业链扩产了,还有很多企业跨界杀入光伏行业,设备厂商则是他们最主要的合作对象,面对这波扩产大浪潮中浑水摸鱼的公司,甚至很多臭鱼烂虾,光伏设备厂商是否真的有做筛选?是否会拒绝?还是来者不拒?
从去年光伏设备厂商开始忙着讨债以及2024年、2025年一季度的各种坏账和资产减值计提来看,很可能是后者,大概率是来者不拒。
“哪个王侯将相不贪图一时,管它死后洪水滔天”,既然当时设备卖得欢,现在讨债难也就合情合理了。
雪崩的时候,没有那一片雪花是无辜的,这当然不仅仅是光伏设备厂商的问题,整个光伏产业链都有问题,停止相互讨伐吧,一起面对难题就是了。
这个凛冬似乎比以往更加漫长一些,但冬天到了,春天还会远吗?
也许光伏的春天什么时候来到还不是很明显,但有一些事实却是很明朗的,比如中国光伏设备的竞争壁垒。
03
无可替代的中国光伏设备
都知道中国光伏产业制霸全球,这两年的光伏凛冬却让很多人忽略了背后的竞争壁垒有多高!
2024年中国硅料、硅片、电池、组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均超过80%,背后则是中国在硅片-电池片-组件各个环节的设备均实现了国产替代,过去的梅耶博格、YAC、应用材料等海外设备龙头基本已经退出或正在退出光伏市场。
中国设备商一方面受益于下游主产业链集中在中国,绑定龙头客户高频迭代研发技术,以及在对客户各种需求的响应方面。另一方面,通过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,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,完成了产业升级,最终在各个环节基本实现国产替代。看看各个环节龙头的市占率就一秒了然,2024年晶盛机电单晶炉市占率70%、高测股份切片机市占率50%-60%、迈为股份HJT整线设备市占率70%-80%、奥特维串焊机市占率60%-70% ,单个企业就几乎是垄断式的存在了,更不要说加上后排厂商。
只要对中国制造业有一个基本概念就会明白一点,在绝大多数领域,基本上只要在技术方面赶上了欧美发达国家,中国厂商将成为无敌的存在。
原因也不复杂,相比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,中国的人工成本更低,设备零部件供应体系健全,结果就是不仅设备性价比更高,而且交付能力和售后响应速度等全方位碾压外商。这也就决定了,在市场经济下,中国厂商必然是第一选择,在不存在技术水平差距的情况下,国产替代也就是必然的过程。
所以跟光伏其他环节一样,对于光伏设备行业而言,行业未来的竞争主要还是看全球的需求问题,全球能源绿色转型浪潮是否继续?光伏发电又是否会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继续提升市占率?
如果这两个答案是确定的,则中国光伏的未来依然值得期待。相比其他环节,光伏设备在日益复杂多变的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,它的确定性也要更高。
特朗普掀起关税大战,谋求制造业回流,虽说并不符合历史发展大趋势,最终不可能成功,但中短期确实也导致了一些制造业企业回流美国,一些下游组件厂商也被迫到美国建厂。作为产业链上游,承受的压力小一些,而且即使有关税大战,终端采用中国上游设备也几乎是确定性的。
归根到底,还是要看全球需求,只要全球需求还在,中国光伏设备行业的机会就少不了,无非时间早晚而已。$奥特维(SH688516)$ $晶盛机电(SZ300316)$ $迈为股份(SZ300751)$